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第三季「One Piece:實驗影像論壇」時間場次

第三季「One Piece:實驗影像論壇」時間場次

晚上19:30開場,每人每場參與費用:NT.80元。



10/30 張立人《戰鬥之城》@Art aNew gallery café

《戰鬥之城》

張立人
1983年生,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擅長以敘事的方式創作,其作品經常關注於虛擬與現實的中介想像,創作類型有錄像裝置,觀念計畫與動畫等類型。曾獲2009高雄獎、第七屆桃源創作獎(2009)2009台北美術獎,第八屆台新藝術獎提名(2010)

個展
2013This is a Book」,信義誠品書店,Art Studio,台北。 
2011「戰鬥之城1.1」,台新金控大樓1F,台北。
「新朋友-展它的寂寞」,非常廟藝文空間,台北。
2010「戰鬥之城」,高苑藝文中心,高雄。 2009Irdina」,K's當代藝術空間,台南

聯展
2013「台灣分裂 2.0 」,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奧地利。
2013「沒出息3D錄像影展」,海馬迴光畫館,台南。
「蒙娜麗莎MIT」,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
2013 Young Art Taipei」,台北喜來登飯店,台北。
「真真-當代超常經驗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2012「安全區」,鳳甲美術館,台北。
Made in Taiwan 張立人、姚仲涵、林冠名」,Input / Output畫廊,香港。
Turning a Blind Eye再見 不尋常小事」,藝饌堂,台北。
2011「不可小覷:10組藝術家對能源和災難的想像策略」,大未來耿畫廊,台北。
Parts and Whole - Todays Perspectives in Art from East Asia」,Hiromiyoshii,東京。
「渾變-台日交流展」,關渡美術館,台北。
「錄像台灣」,法國北部敦克爾克市M.J.C.青年活動中心,法國。


11/13 曾御欽《顫動之牆》@ To SHARE 生活美

《顫動之牆》

這是一個故事的開始:
是不是只有我是清醒的?
這句話出現在某一個混亂的夜店當中的我。在接到一通求救電話後的我,稚嫩的男孩在電話那頭:救命~救我
你在哪我現在過去不要亂動,去了一家我曾經最難過的場域,買票進門,轟然吵雜聲響,震動的地板雙腳開始發麻慢慢傳導到兩腿之間,延伸到肚子,我只感到飢餓,夜晚的飢餓。
慢慢適應了房中的黑暗,努力尋找那稚嫩的男孩,他就在大片水泥牆整排的座位上慢慢搖晃著頭腦,身旁擠滿男男女女和水蒸發出的水氣黏膩在他頭髮上。
我座到他身邊,他看了我一眼,我無法看清楚他的眼神,也只能猜測。我想回家了,外面呼吸的空氣比較有健康的味道,忽然一個人在我眼前倒下,趴在地上開始晃腦,四周的人見怪不怪的微笑繼續陷入昏迷。
是不是只有我是清醒的?
!
稚嫩的男孩回答,繼續陷入昏迷。

我離開了。

是不是只有我是清醒的?
第一次開口說了這句話,
可是卻總是在我每一個當下每一個場域,往往自言自語的對自己說著。

我們是如此的不滿足在自問自答當中,對於自己的現實生活是如此的不滿跟不快樂,往往總是希望如果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是有多好。
總是試著要融入,進入某一種狀態,某一個群體當中,想要一起進入某一個高潮狀態,但卻如此的困難。
卻在每一次的高潮狀態下,總偶然的不小心抽離,將自身拋出在身處的狀態之外。
像在觀看一座翻疊不休的山孿,攤放在你眼前,無法攀爬而過,還是你根本就在稀薄的山頂,一朵光煙霧慢慢飄過,聲音漸漸放大放大放大,到無聲,既然翻不過這座山,不就攤著吧,進不到這座山的濕潤地帶,不就把自己放在外面吧。
整座山都在震動,一種從腳麻晃到腦的。

曾御欽
1978年生
2002年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畢業
2006年 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畢業
2007年 實踐大學講師
2007年 德國第十二屆卡塞爾文件大展
2008年 美國紐約 Location One 駐村藝術家
2008-2009年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講師
2008年 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2008最佳年輕藝術家獎
2009年 法國巴黎 CITE 駐村藝術家
2009-2011年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講師

榮譽
2003年 台北私立實踐大學 多媒體設計學系 榮譽畢業生
2007年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科技藝術研究所 傑出校友



11/27黃尹姿《APHASIA失語@ Unbiggie café

APHASIA失語
本錄像裝置乃為一個當代台灣人對自身歷史的觀察與覺醒。
作者生於八零,成長於九零年代,國民黨的黨國教育於此時正好處於一個本土意識甦醒的轉變期。旅美三年,在與世界各國(包括中國)同儕藝術家的交流後,深深感到對於自我文化認同的無力與失落感。台灣的『文化』是什麼?或就已發生的『歷史』是什麼?我才驚覺,過去十二年在校所學,絕大部分的教材都是關於『中國』的人文史地。先無論此中國是『中華民國』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就目前而言,我過去認真學習,反覆背誦的竟是另一個國家的過去與景觀。或者說,我們根本就是個活生生的平行時空,他者的過去,卻在另一個島上延續下來。身為『文化遭偷竊者』,面對我們既有對文化歷史的認知,只覺既真實又虛幻。
然而就在著手於好好了解這塊土地歷史樣貌的同時,我卻又發現了這塊土地另一項令人心酸,重複性卻極高的歷史狀態——面對政權的改變,人民必須不斷學習新的語言,得以謀生。
因此,在錄像裝置中,我創造並扮演了四個來自台灣歷史各階段上說著不同語言的女性,分別於四個直立式的螢幕播出,她們說著自己的故事, 並在影片最後角色彼此互動,展現台灣多元民族融合的樣態。藉由她們各自的獨白,我想抒發台灣人民現有對於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的分歧與混亂。
黃尹姿
1985年生長於台灣新竹,目前旅居紐約。2009年政大廣電係畢業,並于2014年於紐約藝術學校(School of Visual Arts)取得藝術碩士。作品以靜態攝影與錄像藝術為主。
聯展
2014「視覺藝術學校 攝影與錄像藝術碩士班 畢業聯展」SVA翠兒喜藝廊,紐約,美國
2014±12
零距離科技,藝術與設計聯展」RePop Room 藝廊,紐約,美國
2014
RVCC錄像藝術展」紐澤西,美國
2013
Moving Image Gallery Video hearts」線上,美國
放映
2014Arts on Division藝術節」紐澤西,美國
2014
「臺北影像詩歌節」臺北,台灣
2013
Elvis Zapp Urban 影展」紐約,美國
出版
"All the Best, Alice” 雜誌,春季號 2014
"All the Best, Alice”
雜誌,春季號2013



12/11 余政達《形容詞舞蹈》@Artqpie Library。本冊

《形容詞舞蹈》

當人們慣性使用的溝通字庫/動作,被經年的生活模式窄化後,新辭彙/姿勢的亮相或介入,往往重燃起我們對於表達行為本身的鮮奇感。那股仿說學唱的的熱情,乍現學齡兒時初與世界連線的滿足成就,這其中也同步寓意著,與他人之間因共驗而產生互相理解的安全感。

「形容詞舞蹈」將抽象的的形容文字,透過連續的肢體動作,轉譯成動態的符碼/舞碼,提供觀者解讀、學習模仿。配合節奏律動、穿插的字幕解說,我們同時閱讀到,人們對於某個抽象情緒所曾經產生的、普遍感受的交集,並另外觀賞或窺視到示範/表演者夾雜透露在舞蹈之中的私密反應。

「形容詞舞蹈」能夠在視覺上闡述語言底下的文字表情,這股詭趣的、“欲形容形容詞”般自作多情的動機,又再透過表演者詮釋出各自擁有的肢體表情,我們究竟是弄清楚了語言/符號能如何被使用來形容世界之下底上限,還是反而更疑猜表述者任何一個眉尾或關節中的潛台詞。

余政達選擇一種仿效教學影片的呈現方式,類似可被大眾消費購買的影像商品,或像可在自家按轉遙控器選看的教學頻道,作品內容即成為消費者期望社會化的進修媒介,變身語言補教的量販成品。不同的是,藉由表演者的再創作和肢體張力,即使是在余政達限定的遊戲框架之下:17個形容詞、一個八拍、1.5平方公尺範圍內,我們仍感暫時擺脫自身語言程度所限制的社會競爭力與溝通焦慮,重新斬獲交流的原始樂趣,甚至還有那幾分對於〝表達自由〞的熱切想望!

余政達
出生於1983年,目前定居創作於台北。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美術系及美術創作碩士班。2008年獲得台北美術獎首獎,2012年獲得東京藝術博覽會Beacon Prize。他曾參加第六屆台北雙年展,並獲選代表台灣參加第五十三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2009年他受邀參加奧地利林茲復刻雙年展;2012年參加澳洲墨爾本第五屆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及法國圖魯斯亞洲製造藝術節。



12/25廖曉葳《荒原三首》@默契咖啡

《荒原三首》

劍秋在收善款的途中,發現收據無端消失;阿玉在接到神秘的推銷電話後,開始瞞著婆婆向地下投注站簽注;阿嬤正在透天厝裡吃力地拾級而上,要將一份秘密藏起……。

由三篇故事所構成的分段式電影,描寫都市與鄉村、家庭與個人、宗教與政治、農業與工業社會等兩者間之過渡下,所逐漸形成於現代人心靈中的「荒原」。 故事蒐集自作者的家族與家鄉,這些看似瑣碎、毫不起眼的生活片段,深刻反映農業社會過渡自工業社會中,家庭空間變遷的殘酷,而傳統家庭制度又如何弱化女性的自我意識,被弱化的意識對政治環境的無力改變最終冷漠相待,在信仰精神簡化成對宗教的皈依下,自然環境與人的因果關係如何被忽略……。

作者以三位女性長輩作為敘事主角,用事件劇情串聯三者的生命狀態,希望以日常的切片作為電影主軸來深刻當代的普遍性及永久性,輔以紀錄形式來構築,試圖開啓在主權系統外的女性身體及其空間關係的探索。

廖曉葳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學士 2009 -2014
1990出生於台灣桃園,現居臺北。
現階段創作靈感來自故鄉與異鄉往返的差異經驗,
藉由家鄉的人事物,顯影出對真實人生的關注。



01/08王鼎曄《瘋狂的真相》@好伴

《瘋狂的真相》
每一個時代,都有屬於那個時代的瘋狂。
漂泊在海上的這塊土地,不停的蕩漾著,從歷史的縱深,到當下的維度,極度複雜的空間與時間感,使得這座島上的人們,一直都處在動蕩的狀態裡。在如此情境的壓迫下,錯亂的我們不停的抽搐著,著了魔似的瘋狂著。但是我們都表現的很鎮定,表現的好像還有理智一般。
瘋狂是時代的情境與當下的社會集體狀態所產生的極端反應,如此的反應並非是失去理智的。相反的,瘋狂與理智應是同時存在,並相互需要。瘋狂的狀態存在社會之中,它未必被彰顯,它隱藏在每一個面孔之後。我們並不拒絕瘋狂的行徑,因為這種狀態發生在每一個人的身上,瘋狂像是一種流行/疾病互相傳染,那是屬於這個大時代的錯亂,而這個錯誤/瘋狂卻深刻描述著社會的現實,透過瘋狂,鏡射出當下岌岌可危的真相。

王鼎曄


1978年生於台北,2011年獲得德國德勒斯登高等藝術學院-卓越藝術家文憑。擅長使用錄像裝置與繪畫,作品環繞於自身、社會與環境議題。深信透過創作能與外部社會連結或是對抗,並且同時能自我療癒。作品於台灣、美國、以色列、法國、德國等國展出。

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One Piece:實驗影像論壇 Vol.2」活動紀錄



7/10 蘇匯宇《使蒂諾斯家庭實境秀》@Art aNew gallery cafe

蘇匯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碩士班畢業後,蘇匯宇持續活躍於當代藝術領域,將創作主題放在探討影像、媒體與日常生活交織後的複雜現象上,並將個人網站命名為「The TV Kid」,以顯示其個人創作與「看電視」的高度關連性。蘇匯宇曾先後於台北、北京、紐約、柏林、巴黎、馬德里、洛杉磯、首爾等地展出。其2007年個展「槍下非亡魂」與2010年個展「使蒂諾斯家庭實境秀」皆獲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視覺藝術入圍。此外,蘇匯宇曾獲ACC「國巨科技藝術獎」獎助,於2009年前往紐約駐村



7/24 許家維《和平島故事》@享實做樂

許家維

1983出生於台中,現生活與工作於台灣台北
2010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
2010.04 ~ 2010.07藝術家研究計畫
The International Studio & Curatorial Program( ISCP),紐約,美國
2011.07 ~ 2013.11擔任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站長一職
2014.07 ~ 2014.12藝術家研究計畫,貝塔寧藝術中心(Künstlerhaus Bethanien),柏林,德國



8/7 曹淳《good bye@Z書房

曹淳

1986出生於台灣。目前居住與工作於台中。
個展
2013 「一路」,黑白切藝文空間,台中,台灣

聯展
2014 「桃源創作獎」,桃園縣文化局,桃園,台灣
2013 Face Off」,廢棄南夜大舞廳,台中,台灣
2010 「古董級垃圾研發公司」,日新街工作室,桃園,台灣
2009 「不正常人類俱樂部第二彈」,士林公民會館,台北,台灣
2008 「不正常人類俱樂部」,華岡博物館,台北,台灣
(http://www.tsaochun.com/)



8/21 王俊傑《若絲計畫》@勤美文創LAB

王俊傑

1996 德國柏林藝術學院大師班實驗電影組 
1995 德國柏林藝術學院視覺藝術系 ( HdK-Berlin, Visual Communication ) 
1989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

2011《若絲計畫:愛與死》,新苑藝術,台北
2008《大衛計畫第三部/大衛天堂》,台北市立美術館 
2008《微生物學協會之/終曲:克里南特星》,伊通公園,台北 
2001《微生物學會/旅館計畫》,伊通公園,台北




9/4 徐嘒壎《Blind@默契咖啡

徐嘒壎 

1982年生於台灣高雄,自2011年起居住、創作於英國。徐嘒壎是一位數位動態影像藝術家。她關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視的物件與現象, 通過運用數位機具和技術,以一種融合機械性、物質性、知覺性的韻律,將細膩的觀察緩緩地轉化為一首首影像詩句。2004年開始從事數位動態影像藝術創作,2007年畢業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班,目前為英國里茲大學藝術創作博士候選人。徐嘒壎已於英國倫敦、里茲、愛丁堡及美國紐約等地展出其影像作品。2012參與歐洲跨校藝術計畫CICA: Changing Identities and Contexts in the Arts: Artistic Research as the New European Paradigm for the Arts中的相關研討會與聯展。2013年將在英國約克學院畫廊舉行動態影像個展。




9/18 吳其育《土地廟》@Artqpie Library。本冊

吳其育

1986年生,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碩士班,生活與工作於台北,復興漢 工作室成員,曾在合作中共同策劃透抽5­棘皮王者定番戰(2009)於非常廟藝文空間、匯報展 (2012)於乒乓藝術空間。與合作參與後地方(2009)於臺北當代藝術館廣場、論壇雙年展( 2010)於台北當代藝術中心。作為藝術家也獨立參展Trans­Plex(2011)Tokyo Wander Site Hongo、當代國際錄像藝術對話(2011)於國立台灣美術館、心動EMU(2012)於台北當代藝 術館,個展:蒼蠅疤:一萬個存在(2011)於非常廟藝文空間